close

       

【健康傳媒 李藍茵/台北報導】

 

        又到了秋冬換季時節,然而,原本應該乾燥的季節,今年卻特別多雨、潮溼,加上放晴後地氣上飄,讓過去已經調理好的溼疹、汗泡疹的病人,症狀又重新復發。中醫師鄭愛蓮表示,當天氣溼熱時,如果工作壓力大、身體代謝不順暢,或自身脾虛難以代謝溼氣,就會造成溼疹、汗疱疹反覆發作。此時,除了要配合醫師指示,以中藥內服外用治療,還應多注意飲食的調理和每天作息正常。

 

  「早睡早起,海鮮、生冷食物不要吃,牛羊肉等高熱量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。」鄭愛蓮醫師說,調理體質時,如不確定哪些食物可以吃,可以先嘗試少量,再逐步增量。由於牛肉、羊肉屬於熱量高的肉類,貧血的人可以多吃,但是身體還沒調理好前,太熱或太冷的食物,都容易造成代謝不順暢,因此要忌口。

 

  「用腦過度、壓力大、常熬夜的人,肝膽氣逆行會特別緊,皮膚症也容易發生。」她說,最好能在11點以前上床睡覺,因為凌晨11至3點是肝膽經排毒的時間,如果長期熬夜,影響肝膽經排毒,會導致肝氣鬱悶,腎氣疏洩不通暢。此外,用腦過度會使腎氣不足、免疫力下降,溼氣和毒氣就從皮膚發作。

 

  鄭愛蓮醫師指出,換季時,皮膚本身就容易敏感、脆弱,有些病人會在嘴角周圍長出痘痘或溼疹。今年的氣候特別溼熱,是造成溼疹的誘發原因,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等是「外在因素」;當誘發原因無法馬上消失時,持續的飲食控制和體質調理就顯得更為重要。

 

  平日的保養方面,除了生冷食物儘量不要碰之外,飲食上可以多吃紅豆薏仁、綠豆薏仁等食物,因為紅豆能利水袪溼,還可以補腎、綠豆能解毒、薏仁能利溼,多吃這些食物可促進皮膚溼氣代謝順暢。

 

  對於溼疹病人,醫師建議,如果不想吃藥治療,可以到藥房請醫師調配淮山、芡實、蓮子、茯苓四味藥膳,加入豬肚煮成四神湯,但不要加酒。不敢吃豬肚的人,可以改用豬肉或雞胸肉代替,或是加入山藥和二片具有解毒功效的甘草入味,風味更佳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鄭愛蓮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